最近微信封停了近六千多个小程序、公众号,对3326个混淆名称的公众号和小程序进行相关能力封禁,引起了大家对于小程序运营边界的讨论。除了一些涉嫌恶意欺诈的小程序外,更多的是开发者对微信平台的运营规范解读不够,一些创业者为了提升小程序的流量,刻意的将产品高仿同类爆款小程序。这种现象在app市场中也很常见,遍地披着马甲的山寨应用。这种现象如果不加以控制,会给微信生态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,严重的还会触犯法律的底线。
因此微信表示,一旦发现公众号和小程序的名称、logo、简介存在故意混淆,干扰到平台搜索结果,或影响用户的识别与判断的行为,平台将对这些内容进行清空或封号处理。若存在批量行为,平台将视为与运营规则进行对抗,将对违规帐号永久封号,并有权拒绝再向相关运营主体提供服务。
小程序开发完成之后自然是需要运营来协助其发挥最佳效果。那么微信小程序运营如何才能避免被封号?自然就是要遵循《微信小程序平台运营规范》,不要去触碰法律的底线。
2、强制用户分享或关注:分享或关注后才能继续下一步操作。包括但不限于:分享或关注后方可解锁功能或能力,分享或关注后方查阅、下载图片或视频等。
3、利诱用户分享或关注:分享或关注后对用户有奖励。包括但不限于:分享或关注后获得礼品(包括但不限于现金、红包、实物奖品虚拟奖品等),分享或关注后获得或增加抽奖机会。
4、胁迫、煽动用户分享或关注:用夸张言语来胁迫、引诱用户分享或关注。
7月初,抖音上线名为“抖音好友”的微信小程序,首日即遭封停。对此,腾讯也进行了回应: 该账号发布的服务涉嫌违反《微信小程序平台运营规范》中用户隐私和数据规范,存在威胁用户数据隐私安全的风险,目前已被下线处理。
微信小程序诞生后,给移动互联网带来了一股强劲的发展动力,小程序用2年就走完了app差不多10年的路。 2018年小程序保持了高速的发展趋势,2019年全平台小程序体量有望突破500万,累计用户规模预计将达9亿。小程序在微信内打造了一个基于社交的生态环境,此时腾讯为小程序运营者们画出了一条红线,保障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。只要不是违反法律法规,小程序在整改后仍然是可以恢复上线的。